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信息化引领的医疗卫生新篇章


随着《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深入实施,我国县域医疗卫生事业正迎来一场深刻变革。这一指导意见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旨在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构建高效协同、资源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一、背景与意义


县域医疗卫生体系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基层群众的健康福祉。然而,长期以来,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此,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成为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的关键举措。


二、总体目标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4年6月底前,全国各省份将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到2025年底,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县级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一步巩固,县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由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及乡镇、街道和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的推进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发挥推进机制在协调和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重大事项和工作方面的作用。


合理组建县域医共体:根据县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县域医共体的组建数量和成员单位。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一般应为二级及以上非营利性综合医院或中医医院,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同时,保持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法人资格不变,确保各成员单位在合作中保持相对独立性和积极性。


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核心支撑。通过建设县域医疗卫生信息化专网,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构建县域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整合各类医疗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广使用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通过以城带乡、以乡带村的方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使其能够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任务以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完善政策支持:完善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组织管理、投入保障、人事编制、薪酬待遇、医保支付等政策。加大对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对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四、展望与期待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随着各项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地,我们有理由相信县域医疗卫生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通过信息化引领的医疗卫生新篇章,我们将能够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云享医康专注于医务科信息化,涵盖医务管理系统、不良事件系统、医疗纠纷系统、全院危急值系统、医疗指标等关键领域

上一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通知

Copyright © 长沙云享医康科技有限公司 湘ICP备2022008344号-2